苹果警示:勿在iPhone使用Chrome浏览器
本周,谷歌在Chrome浏览器中推出了史上最大规模的人工智能升级“Gemini”,新增网页摘要、反诈骗保护以及浏览便利等功能,同时新功能也将登陆iPhone平台。然而,苹果公司在官网罕见地明确点名Chrome,呼吁用户切换至更注重隐私的Safari,之间仿佛在宣布一场隐私保护的战火重燃,警示用户不要继续使用Chrome以免个人信息泄露。
苹果公开提醒iPhone用户改用Safari,远离Chrome
苹果公司特别强调,不建议iPhone用户继续使用Chrome浏览器。原因在于Safari内置跨站追踪阻挡、IP隐藏、恶意扩展封锁等多重保护措施。随着iOS 26的全面推送,苹果更加强化追踪和指纹防护,即使Google试图通过“数字指纹追踪”重新开启追踪手段,Safari仍能通过生成虚假数据进行干扰。反之,Chrome的隐私保护措施未能提供类似的安全屏障。
据外媒统计,目前全球行动浏览器市场中,Chrome和Safari合计占据九成份额,谷歌早已洞察到iPhone庞大的用户基础,曾表达过扩大在Apple设备上的占比的目标,计划争夺多达三亿台苹果设备的用户。随着人工智能浏览器技术的发展,加上苹果不断优化自身AI应用程序,双方的竞争愈发激烈。这场战事仿佛两个王者之间的较量,令人瞩目。
值得一提的是,微软曾采取类似策略,鼓励Windows用户试用Edge浏览器,并在安装过程中弹出提示,但受限于Edge的市场份额,影响力远不及Safari。作为苹果的核心设备,iPhone的用户基础使得这场浏览器之争火药味更浓。
谷歌在新版本的Chrome中首次引入Liquid Glass界面,优化了标签页布局、隐私标签、标签组切换功能,旨在提升用户体验,试图吸引更多苹果设备用户加入。此外,还在不断改进界面设计,以增强竞争力。
谷歌人工智能面临严重安全隐私问题爆料
然而,隐私问题仍然是衡量浏览器优劣的关键。根据ExpressVPN的分析,Safari默认屏蔽第三方Cookies,并限制第一方Cookies的存储时间,配合“智能追踪保护”功能,有效阻止跨站追踪和指纹识别。甚至连Facebook的“喜欢”按钮等社交插件,只有在用户主动点击时才会进行追踪,从而降低隐私泄露风险。
相比之下,Chrome默认未封锁第三方Cookies和指纹追踪,用户需要手动调整隐私设置,操作复杂,绝大部分用户不会自行更改默认设置,导致隐私保护水平处于较低水平。
更令人担忧的是,谷歌在不同平台和服务间的隐私政策存在差异。新推出的Gemini人工智能功能在首次启用时必须用户明确同意,并且在无痕浏览开启状态下无法使用,隐私保护的复杂性成为争议焦点。
最新消息指出,谷歌的AI系统“Nano Banana”被安全团队Point Wild认定为2025年最严重的安全隐患之一。这些隐私泄露风险包括用户上传的照片中内嵌的精准GPS位置、设备指纹信息(如手机型号、相机参数、操作系统版本)、行为和生活习惯分析,甚至社交图谱和心理画像,泄露范围令人担忧。用户是否愿意将个人互动数据交由谷歌AI处理,成为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,这也关系到是否应依赖苹果自主打造的Safari隐私保护生态。
在信息安全的天平上,隐私保护已成为衡量浏览器价值的核心标尺。用户在选择时,须权衡方便与安全的两难抉择,未来的网络生态也将因这些隐私保护的变革而发生深刻的变化。